新加坡道南学校校名探源

Disclaimer: 本文无意叙述完整的校史亦无意评判儒家,只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叫道南?

道南学校的始创有着深厚的儒家渊源,这一点新儒家代表人物马一浮总结得最好。他于1912专程来到新加坡考察道南学堂,在《新嘉坡道南学堂记》中写道:

“伊川之学,谨于礼者也。龟山得之,归教于闽,而闽学弘于天下。”

建校背景

二十世纪初,新加坡华文教育进入历史新阶段,会馆开始纷纷设立学校以供会员子弟读书。清政府派遣南洋商务大臣张弼士及视学刘士骥到新加坡劝办商会及学校。客家人的应和会馆于1905年创办了应新学校。

在当时,新加坡闽裔华人占了人口总数的四成左右,移民儿童中每两人即有一人是福建人。创立于1840年的福建会馆开始着手解决儿童问题教育。福建会馆于1906 年11月18日召开了第一所学堂筹备委员会,并募得四万元。这是一所新式学堂,无论贵贱,凡有求学意向子弟均可平等受教育。它的名字是“道南学堂”。

皇帝的老师来命名

“道南学校 … 命名人为陈宝琛”,前道南学校校长潘受(潘国梁)曾这样写道。

一百一十多年前,清朝内阁学士、后为溥仪皇帝老师的福建人陈宝琛,当时正主导福建的铁路工程。1906年陈宝琛来新加坡为修筑漳厦铁路筹集资金时,福建会馆的领导邀请他为正在筹建的学校提名。陈宝琛命其为“道南学堂”,并于1907年二月三日写下《福建道南学堂序》。

问题来了,这名字有何来历?

道南二字的来源

公元十一世纪下半叶的北宋出了程姓两兄弟,他们开辟了接下来流行九百年的儒家主流学派。

二程兄弟的新儒家学派

九百多年前,北宋阳程颢和程颐二程两兄弟把儒家发展出了两个新的学派。哥哥程颢(hào)创立了“心学”,后来由陆象山和王阳明完成。弟弟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也是一位皇帝的老师。程颐是理学的开山鼻祖,他认为事物存在必须有一个“理”,有一物必有一理,但如有一理则不一定有对应的物。“理”是《易传》中的“”,是形而上,格物便是穷理。

程门立雪

同是福建人且同年出生的杨时(号龟山先生)与游酢(zuò)北上洛阳,师从二程。公元1088年冬天,两人一同到拜见老师程颐。伊川先生当时在闭目静坐,两位学生安静地站着等侯。等老师静思完以后,地上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

这个小故事充分体现了程颐及其弟子的精神修养方法,“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存知”。“敬”指严肃、真诚,心不分散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吾道南矣

杨时有一次与老师道别时,程颢说 “吾道南矣” (我的思想传去南方了)。杨时在福建武夷山传播理学,开创“道南系”。后来,他在无锡的东林书院讲学多年。

说到理学,恐怕不得不提到一个南宋人,朱熹。朱熹于公元1130年生于福建尤溪,他发扬程颐的理学,著作颇丰,被尊称朱子。

道再往南?

从上面的历史可以看出福建人在新儒学里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陈宝琛以“道南”命名,不只可以向先贤致敬,还可以被引申为“道”从福建又往南到了南洋。

部分参考资料

  • 《清季驻新加坡领事之探讨 1877-1911》蔡佩蓉
  • 《新加坡华校历史沿革》
  • 《道南学校八十五周年纪念特刊》
  • 《林文庆及其儒家思想研究》
  •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 《马一浮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